欢迎访问龙升装饰工程!
你的位置:龙升装饰工程 > 领航教育 > 足球小游戏:出身贫寒的北大教育学教授:教育到底给人们带来了什么?

足球小游戏:出身贫寒的北大教育学教授:教育到底给人们带来了什么?

时间:2024-03-02 07:18 点击:119 次
字号:

小时候,家长经常会对孩子说:好好努力足球小游戏,考上重点高中就好了;上高中后则说,再努力三年,上了大学就好了。

上大学后,这些孩子发现学业要求更高,同辈竞争更激烈,压力更大,于是他们就想:熬过大学、读完研究生,工作了就解放了。

好不容易拿到学位、找到工作,但职场的人际关系、业绩竞争和生活压力还是令人苦不堪言,很多人反而更羡慕学生时代或农村生活的简单、纯粹。

toughlove:

教育到底给人们带来了什么?难道教育就只是竞争、筛选、激励或惩罚的工具?这是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文东茅教授对教育问题的追问。

为什么教育没能显著增进幸福?如果读书不能增进幸福,为什么还要不断劝导孩子们读书?

文东茅教授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,但并未被困境击败,而是坚信知识改变命运,勇敢追求着自己的梦想。教育成为他的学业和事业,成为他人生的价值与意义。他将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融入教学,努力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积极心理学相结合的幸福教育观。

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,他终于找到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——心安幸福教育,并在全国十多个省市的上百所学校开展了心安幸福教育试点,不仅帮助无数学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,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。

什么是幸福?中国传统文化已经给出了答案,孔子说:“修己以安人。”王阳明言:“此心安处,即是乐也。”幸福不是安逸享乐,真正的幸福是不断向上向善的心安,而好的教育应该引导人不断向上向善。

1 为什么要关注教育与幸福?

教育改变了文东茅教授的命运。他出身贫寒农家,九岁失父,十岁丧母,备受艰辛。十五岁初中毕业后考上中师,跳出了“农门”。

中师毕业后又幸运地获得了全班唯一保送上大学的机会,大学毕业后成为屈指可数的留校任教者之一,博士毕业后更是得以在京城名校工作。

文教授俨然是那令人羡慕的“幸运儿”,也是被人夸赞的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所以文教授对教育充满了感恩。教育既是他的学业,也是他的事业。不知不觉中,他从事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已近四十年。

因为心怀感恩,他觉得有责任让教育变得越来越好;因为身份认同,他更愿意听到对教育的褒奖和肯定。

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像他一样幸运,教育不仅没有惠及每个人,甚至给无数的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;教育的问题可能并不在细枝末节上,而应该从初衷、源头和根本上清理。

人们仰慕名校,长期忍受各种压力、痛苦,牺牲金钱、时间甚至健康、亲情,就是为了考上名校。

可是,考上北大、清华,也不能保证“从此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”。名校中的天之骄子们都在高度的“内卷”中,有人抑郁、退学,很高比例的人患有“空心病”。教育真的能改善人的命运吗?

原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徐凯文博士提出“青少年空心病”概念,认为孩子们的分数越来越高,但是他们的学习动力越来越低,他们的创造力越来越差。

再看大学教师足球小游戏,他们接受了多年的良好教育,有学识、有地位,待遇也不差,但他们中很多人的生活只有科研、发表、职称和头衔。

在职称评审过程中,他们每次都要与众多同样优秀的同事竞争,评上者都认为自己理所应当、实至名归,没评上的则暴跳如雷,怨天尤人,你争我斗、人际关系紧张成为常态。他们的生活质量并不见得高,痛苦一点儿也不少,未老先衰甚至中年早逝者不在少数。

网络上有众多青椒吐槽“非升即走”,乃至“不升只走”的经历。

文教授常想,一群如此聪明又勤奋的人,为什么要彼此折磨?大家读了这么多书、做了这么多研究,为什么还是不能让自己过得更舒心、更幸福?

再看中小学老师,很多人认为自己课时多、事务杂,工作时间长、压力大,地位和待遇低,家长不支持、不理解,学生不尊师、不好学,等等,于是就时常处于抱怨和职业倦怠中。

作为教育者以及“读书人”的代表,教师们都不幸福,其他人会更幸福吗?如果读书不能增进幸福,为什么还要不断劝导孩子们读书?

这让文教授开始质疑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价值:教育真的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吗?他一生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真的有意义、值得自豪吗?

教育走错了方向,在促进人生幸福方面,教育没有尽到职责;而作为教育研究者,也一定负有某种责任。于是,文教授开始关注教育与幸福的关系。

2 教育难道不该是幸福的吗?

教育为什么没有有效地促进幸福?教育如何才能促进每个人的长久幸福?

带着这两个“教育之问”观察现实,文教授提醒我们,不论是小学、中学还是大学,不论是名校还是普通学校、职业学校、特殊学校,都几乎没有人在开展专门的“幸福教育”。

再看学界,人类漫长的心理学历史都主要是在关注“消极心理学”,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只是最近二十年的事,学界对教育与幸福的系统研究和讨论的时间则更短,很少有专门从事“幸福教育”的学者。

但幸福教育其实是一个永恒的话题,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理性主义幸福观、斯多葛学派的感性主义幸福观,到功利主义者边沁、穆勒,再到尼采、叔本华等,都有对幸福问题的专门论述。

释迦牟尼出家,就是为了超脱人间苦难;儒家孔子、孟子都在讨论“乐”,和记官网《论语》开篇即告知人生三乐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;孟子也有“君子三乐”,“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”就是其中之一。

在古圣先贤看来,学习和教育本就是幸福快乐的,他们也一直在教导有关幸福的智慧。现在的教育没能增进幸福,或许正是因为忘记了圣贤的教导。

关于幸福,王阳明的话最有启发:“此心安处,即是乐也。”(《传习录》钱德洪录)

蔡世新:《阳明先生小像》,1567年,现藏上海博物馆。

幸福不只是简单的快乐,而是内在的“心安”。若人心不安,终日焦虑、愁苦、忐忑、恐惧,又何来幸福?人若心安足球小游戏,更有何求?

关于如何获得心安与幸福,孔子教导我们要“修己以安人”“修己以安百姓”。

《大学》进一步完整地阐述了修齐治平的人生幸福之道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”

真正的为学之道,在于不断磨炼品德、提升格局境界,在于发自内心地去亲近、关爱他人,并且要追求至善、永不懈怠。只有这样,才能神情定静、内心安宁,进而才能慎思明辨、真有所得。这种“所得”不只是知识和道理,更是人生幸福乃至世界太平。

真正的幸福是不断向上向善的心安。不断向上向善,就是致良知、知行合一;只有不断向上向善,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知,获得内心持久的心安。

心安而不只是安逸享乐才是人人应该而且可以追求的幸福;不断向上向善才是我们应该追求并教导孩子们的幸福之道。

3 怎样让教育促进人们的幸福?

如果说幸福是人生和人类的终极目的,那么教育就是增进幸福的基本手段和途径。文教授基于“幸福是不断向上向善的心安”的幸福观和“一体两翼”幸福教育模式提出了四个基本框架:“明道心安”“修身为本”“幸福家庭”“幸福学校”。

他还结合传统文化和当代教育学、心理学研究成果与幸福教育实践探索,提出了立志为先、读书明理、幸福日志、大家文化、幸福家书、家庭会议、幸福亲师、幸福小班会、幸福小天使、幸福小伙伴等诸多具体实践工具。

下面这四方面看起来平实简易,但是其实已经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,各种观点和实践都有根有据,并且秉持着“教育应当促进所有人的长久幸福”的初心和使命,可以说对不同知识程度的人都普遍适用。

明道心安

《世说新语》有言:“盲人骑瞎马,夜半临深池”,说的就是“不明”者的处境,它不仅令人提心吊胆,而且充满了危险、灾祸。反之,明道则心安,因为在光明的世界里,黑暗中的问题根本就不存在。

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心安?在《论语》中孔子告诉我们:“智者不惑、仁者不忧、勇者不惧”,即达到智者、仁者、勇者的境界,遵循智、仁、勇的要求,就会去除困惑、忧虑、恐惧等不安,获得明理、尽责、无愧的心安。

智者不惑

仁者不忧

勇者不惧

修身为本

《大学》有言:“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一是皆以修身为本。”修身是人之为人的根本,也是获得人生幸福的根本途径。

“修”既有修养之意,也有修正之意,一方面,对符合人之本性的善端、美德、品性要用心呵护、培养,即修身养“性”;另一方面,对人之习性、私欲、恶念要及时发现并不断修剪、克除,即修正改过。可见修身不只是在身体、言行上的修“行”,使人举止得体、彬彬有礼,更重要的是修德修心、修“性”修“道”。

在《论语》中孔子不仅描绘了心安的生命状态,也指明了修养“三达德”的途径,即“好学近乎知,力行近乎仁,知耻近乎勇”。

《大学》的宗旨与这一论述也完全吻合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”,“明明德”就是通过勤学、好学而明德向上,“亲民”就是通过力行、真行而仁爱向善,“止于至善”则要求坚毅英勇、自强不息。

人生应该在不断向上向善的奋斗中收获心安、幸福,教育则应该助人不断向上向善,从而增进心安、幸福。

幸福家庭

修身为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奠定了基础和方向,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是修身成果的自然体现。

修己是在安人的过程中完成的,修己是为了成就家族、社会、国家的幸福,进而成就自己的幸福。

心安幸福教育体系提倡“一体两翼”的幸福教育模式,“一体”就是修身为本,“两翼”就是“幸福家庭”“幸福学校”。

家庭幸福之道也在于家人彼此志同道合、相亲相爱、向上向善,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,必须“教养有方”。

幸福学校

如何才能使学校成为令师生感到幸福的地方?应该努力使学校成为助人不断向上向善、令人心安的大家庭。在这个大家庭,校园如家园,师生如亲人,大家相亲相爱、各尽己责、共同成长。

这个大家庭,不仅要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,也要让他们感受每一个当下的心安和幸福;不仅学生要追求幸福,教师和家长也应该在这个大家庭感受幸福、创造幸福,甚至应该成为幸福的表率。

作为教师,只有真正明道传道、授业解惑、为人师表、教学相长,才可谓“尽责心安”;作为学生,应该努力追求知行合一、同学共进、自主成长,不断向上向善,收获成长的心安。

作者:文东茅 著足球小游戏

Powered by 龙升装饰工程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 My-Web © 2013-2023 版权所有:和记怡情,乐在其中!